1施晓阳 2陈 梅 李玉堂 3韦龙呈
关键词:针刀疗法 电针疗法 偏头痛
笔者临床通过三年的时间,运用针刀治疗偏头痛30例,并设电针组30例作对照,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偏头痛患者来源于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针刀组 30 例、电针组 30 例。针刀组中,男性 12 例,女性18 例; 年龄最小 20 岁, 最大 56 岁,平均年龄 34.5 岁;病程最短 0.5a, 最长 28a, 平均病程 8.6a;头痛程度 2 级8 例, 3 级 15 例, 4 级 7 例。电针组中,男性 13 例, 女性17 例;年龄最小 21 岁, 最大 57 岁, 平均年龄 34.6 岁;病程最短 0.5a, 最长 28a,平均病程 8.7a; 头痛程度 2 级9 例,3 级 15 例, 4 级 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采用 1998 年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中无先兆型偏头痛和有先兆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 1) 头痛呈反复发作性, 至少发作2 次,间隙期正常,体检正常。( 2) 头痛从两眉间或一侧眉弓向颞部及后头部放射,头皮局部血管跳痛,触及头皮时疼痛( 即痛觉过敏),疼痛呈胀痛、持续性或针刺样,阵发性加剧,发生频率不定,每次持续2h~1 周,伴有目胀或视物模糊、头晕, 头痛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走路、上楼梯或类似活动可加重头痛, 部分伴失眠、胸闷、心慌、乏力、出汗等。( 3) 可具有以下 4 项中之 3 项特点:至少有 1 个或以上可逆先兆症状( 大脑或脑干的局部症状);至少有 1 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超过 4min 或 2 个以上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先兆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60min;若有 1 个以上的先兆症状, 其持续时间可按比例延长; 出现头痛与先兆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超过60min。
1.2.2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 年龄20~57 岁, 性别不限;(3)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
1.2.3 排除标准 ( 1) 全身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病、低血压病、五官科疾病、颅内肿瘤等其他疾病所致的头痛;( 2) 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者;( 3) 不能坚持治疗者, 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刀组 (1) 定点: 将枕外隆突与 C2棘突连线的中点与患侧颞骨乳突的尖作一连线,将此连线分为 3等分,在中内 1/3 及中外 1/3 交界处的区域内寻找压痛、硬结或条索作为进针点,用龙胆紫作一点状进针标记。(2)操作:患者反坐靠背椅,头颈前屈 45°左右置于椅背上,术区按外科手术要求备皮、常规消毒、铺巾。选用汉章牌 4 号针刀,针刀垂直于枕骨骨面,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快速刺入皮下组织,缓慢深入到达枕骨骨面,在治疗点 0.5cm 范围内提插针刀,切割粘连、增生、增厚、紧张、挛缩的筋膜和腱纤维 3~4 下即可, 出针按压 3min 以防出血,无菌纱布或创可贴外敷治疗点。7d治疗 1 次,1 次为 1 疗程。
2.2 电针组 (1) 选穴: 主穴选百会、风池、率谷、头维、太阳、阿是穴。配穴选液门、外关、阳陵泉、足窍阴。(2) 操作:进针处 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用华佗牌30 号 1.5 寸不锈钢毫针, 快速进针,风池穴针尖朝向鼻尖,得气后施捻转泻法, 率谷透天冲, 太阳透率谷,液门穴针尖朝上平行于掌骨,得气后施捻转泻法,余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于风池与率谷, 百会与阿是穴接 G6805 型电针仪, 用连续波,强度以局部肌肉轻微抽动及患者能耐受为度,余穴每隔 10min 捻转行针1 次。留针 30min,每日 1 次, 6 次 1 疗程,疗程间休息1d。2 组均治疗 4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头痛程度分级采用 1998 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标准: 1 级,不痛;2 级, 轻度痛,但不影响活动;3 级, 中度痛,但不停止活动;4 级,重度痛,不能参加活动。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痊愈:头痛完全消失,程度 1 级, 头晕、恶心、目胀等伴随症状消失, 随访1a 未复发;显效: 头痛基本消失, 程度 1 级, 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偶尔稍感头部重胀; 好转: 头痛程度减轻 1级或以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 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无效: 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2组疗效比较及治愈病例中疗程与疗效的关系;2 组愈显率经统计学处理, X2=4.32, P<0.05。说明针刀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针刀组 3 疗程之内治愈 18 例, 电针组 3 疗程内治愈 9 例,经统计学处理, X2=3.98,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针刀疗法能大大缩短治愈时间。
4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疼痛剧烈, 反复发作,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本病的病因较复杂, 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有血管学说、神经学说、血管三叉神经反射学说等。有些疾病引起的头痛可表现为偏侧头痛, 但偏头痛不一定表现为偏侧头痛, 可以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头痛, 如额部、枕部、顶部或全头。本病属中医学“偏头风”、“脑风”、“头痛”范畴, 多因情志、劳倦等致脏腑功能失调, 升降失常, 经脉瘀阻, 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针刀疗法是将针刺疗法和手术松解法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新医疗方法: 一方面可利用针的作用, 疏通气血、活血化瘀,“通则不痛”; 另一方面可利用刀的切割松解作用, 松解粘连, 去除卡压,改善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以松至通, 通则不痛”。由于生活习惯和工作姿势的影响,极易产生颈部的筋膜劳损,使颈部肌筋膜在枕部附着区域发生无菌性炎症,结缔组织增生、组织间结疤粘连,卡压了与眶上神经及颞神经有广泛交通的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引起上述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疼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以往诸多治疗方法中,多以扩张血管、放松肌肉为主,以改善症状,但对椎枕部肌筋膜粘连、增生对枕大、小神经的卡压松解不够,症状消除不彻底,远期疗效欠佳。针刀可对枕大、小神经穿过易引起卡压的肌筋膜部位进行彻底的松解剥离,使粘连松解、紧张的肌筋膜放松,达到迅速解除卡压、消除症状的目的,且由于被松解的组织若要再次粘连、挛缩、卡压而引起症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而远近期疗效均较理想,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Headache Society Classification. Diognstic critera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 cranial neuralgins and facial pain. Cephalalgia1998;8:10